【宝宝帮】没有观察,就没有管教权

2016-09-04 来源:新妈课 人阅

文章来源: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-新妈课,原创标题:【宝宝帮】没有观察,就没有管教权 责任编辑:Wolt

父母的第一门必修课是什么?

观察课。

蒙特梭利说,我的理论都是通过观察孩子们得到的。

心诀9-无观察,勿教育

没有观察,就没有发言权。

孩子是怕生吗?

我和老公的美国好朋友伊萨贝拉回国探亲,我们邀请她到家里小坐。

老公还在加班,我从机场接到伊萨贝拉,直接回家了。那时候的女儿刚满1岁。

我们推门,她看到我们愣了一下,随即大哭不止,劝了一会也没啥好转。

一边不好意思向伊萨贝拉解释,我心理纳闷,孩子平时很少怕生。

过了一会,女儿情绪好起来,和伊萨贝拉玩的很好。

为什么孩子只在阿姨进门的时候哭呢?

老公快到家了,我和伊萨贝拉一起开车接上老公再回到家里。

这次进门,她没哭。

同样是伊萨贝拉阿姨,这次有什么不一样呢?

我突然反应过来,平常总是我和老公一起回家,女儿几乎看到天天一起回来的两张脸,其中一张今天换成了阿姨的脸。

我问“刚才是不是没看到爸爸和妈妈,看到阿姨和妈妈,你害怕了”

她居然点头。

如果不是恰巧有两次的对比,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,女儿并非俗称的认生,而是对突然换了固定模式的恐惧。

自此之后,我不敢由一个结论,推导出一个标签,贴在孩子的身上。

阿德勒认为,“或许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孩子的全部生活历史,才可以弄清她做的单一事情,这个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。”

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育儿专家,也是指的这样无法替代的陪伴孩子的全部生活。

一切意见都是偏见

“孩子认生”、“孩子爱打人”、“孩子不爱分享”,几乎我的孩子全部中招。自从伊萨贝拉事件后,我开始审视这些结论。

如果有一台摄像机,录下三个生活事件,客观的观察后是什么呢?

我好像戴了有色眼镜,因为着急下结论,观察的事实和我的判断永远相差一些。

带着这样的眼镜,我永远看不到真实的孩子和事情的原貌。

留下的只有“认生”“爱打人”“不爱分享”三个标签无情地贴在孩子身上。

数学上的推论至少要穷尽的举例。如果孩子真的是发生每一次玩完玩具,不分享给别人,才可以归纳结论。

而更为重要下结论的基础到底是事实,还是我的刻板印象。

一旦看到客观事实,其实,我好像开始具备解决那么头疼育儿难题的能力。

最难的恰恰是观察。

育儿的基础是对孩子客观的观察,而不是评判。

带着主观评判的眼镜,我们永远看不到孩子真实客观的状态。

我很容易把孩子的1次行为泛化成孩子的习惯。如“孩子这次没分享=孩子是一个不爱分享的孩子”。

科学上的推论至少要穷尽的举例,而生活上我们太容易靠惯性去凭一次定终身。如果孩子真的是发生每一次玩完玩具,不分享给别人,并且孩子已经具备物权概念后,即孩子自己本身的东西也被别人尊重后,他不分享给别人,有可能推导出这个孩子不爱分享。

推论的基础是对观察后的客观判断,而客观的判断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。所以科学离生活并不远,离育儿也并不远。

ps:欢迎关注小孩不小-米来妈育儿精神苦旅连载

关于【宝宝帮】没有观察,就没有管教权-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,二胎辣妈帮,宝宝早教、母婴专家在线问答,请关注【微信公众号:xinmake521】

关键词:观察教权

上一页1 显示全文
猜你喜欢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