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经:扼杀孩子的好奇心,你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件事

2018-09-18 来源:新妈课 人阅

文章来源:8090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-新妈课,原创标题:育儿经:扼杀孩子的好奇心,你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件事 责任编辑:Lee

原标题:扼杀孩子的好奇心,你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件事

作者|大J

凯叔说

kaishushuo

见什么问什么的时期,是宝贝们最该被珍惜的一段年龄。

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张白纸,无论是自然、世事、人情、游戏,万物都是新鲜的展示。但是,对于大人来说,好多曾经好奇过的事物,早已是没什么利益相关的无用信息,自然而然就认为孩子也不该费心,随便扔一句“长大你就知道了”,敷衍了之,这样的事情,你是不是每天在做呢?

每个做父母的,都有一个重生的机会,就是随着孩子的好奇心,再童年一回,珍惜吧。

周末带小D在家附近一个游乐场玩,看到一个中国混血的女孩,大概4岁,旁边坐着一位中国的长辈,是她的外婆。小D一进游乐场就直接往这个女孩方向跑,跟在她后面。

这时来了一个大概8个月的小宝宝,在我们周围爬行着,时不时地坐起来自顾自地开心地拍拍手。两个女孩对这个小宝宝都特别感兴趣,小D也时不时地指着她,对着我说,Baby, Baby!

这时,那个女孩跑到外婆那边,用中文问,那个宝宝为什么总是在流口水啊?那位外婆不知道是不是以为没人听得懂中文,非常大声地对那个女孩说,“这关你什么事啊?别人家的闲事少管,外婆从来不管别人家的事。”

我当时大为震惊,这几天一直对这件事挺不能释怀,脑海里反复出现那个女孩感到被批评后失望的表情。

也正因为如此,让我想起了去年冬天发生过的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。那时小D正在出牙,也是天天流口水。一天,我们邻居家一个6岁半的女孩Aida在楼道遇到小D,看了好久也问她妈妈同样一个问题,为什么她一直在流口水啊?

她妈妈告诉她,因为小D在出牙,长牙的时候就会流很多口水,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。小姑娘听完后想了一下,继续问道,那为什么长牙了就会流口水呢?她妈妈继续回答:“亲爱的,这真是个好问题,但我也不知道答案,我们记下来一起去查资料吧。”

记得一周后,在楼道再次遇到Aida,她特别兴奋地跑过来和我说,原来每个人嘴里都有个工厂会产生口水的,如果我们嘴巴不舒服了,工厂就会产生更多的口水希望让嘴巴舒服一点。可是小宝宝的嘴巴太小了,当口水太多就会溢出来,所以他们才流口水。你看,这多酷啊!

说实话,我当时根本没对这件事有多在意,但直到周末遇到了游乐场这件事,我才回想起了Aida当时仰起头认真和我解释,语气里带着兴奋劲和成就感

我想Aida那发亮的眼神背后,闪烁的是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吧,这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,也是最宝贵的。好奇心是如此重要,但也是如此脆弱,也许不经意间就会被我们扼杀。

同样两个2岁的孩子,一个说“叶子是绿色的”;一个问“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?”,第一个孩子一定会受到更多的赞扬。我们现在都太渴望孩子知道答案,却忽视了提问的价值。

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求学格言就是:求学问,需学“问”,只学“答”,非学问。

孩童时间的“为什么”是他们思维萌芽的土壤,也是他们走进科学殿堂的第一步,更是孩子所有兴趣的起源,是让孩子探索知识的无限动力。

父母要在乎孩子提问,孩子才会提出更多的问题。一个好的问题有时比明白一个答案更可贵,当一个孩子可以提问时,他是在动脑筋的,会提问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。

据说一个孩子在4岁之前会问40万个问题,而如何回应孩子的提问却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。不管孩子问什么奇怪的、天马行空的问题,我们都该认真听完,然后鼓励,“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呢”;“这真是个好问题,妈妈都没想过呢。”

我们知道的问题,可以简要地告诉孩子答案,但记得和孩子说,“这是妈妈知道的全部了,也许还有更多答案,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一下。”

这样做,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热情,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,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,答案并总是唯一或者一成不变的。

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问题,不要随意否定,说这有什么好问的。我们不知道的问题不意味着这不是一个好问题。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,“妈妈也不知道,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。”

这样做,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提问的热情,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,承认自己不知道不可耻,通过学习就可以弥补。

昨天我遇到Aida的母亲就特地询问了去年发生的这件事,她妈妈很努力地回忆了一下告诉我,她带着Aida一起去图书馆,鼓励Aida自己拿着问题向管理员寻求帮助,看看有什么书籍可以解答。后来管理员推荐她《人体百科》这本书,然后她就读给Aida听相关的内容。

这一点我身边的很多美国父母们却这样,他们也希望孩子懂很多知识,他们也花很多时间教。但是他们教的不是“答案”,而是“方法”,如何找到解答孩子问题的方法。

我常常见到在书店,父母带着2岁不到的孩子在找各种关于某个主题的绘本;我常常见到在图书馆,很多4~5岁的孩子自己在找书,然后特别骄傲地和我说:“我在做一个调研。”;我也常常会在动物园,听到周围孩子惊呼:“妈妈,这是对的,海豹真的有手!”
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不要急着告诉孩子正确答案,而是引导他们从书本和实践中自己发现答案。

教育的目的不该是把孩子打造成被动的答案复印机,而是应该挖掘和引导出孩子好奇和探索的本能,让它成为一种习惯,成为一辈子的技能。

我记得,小时候当我们有问题问老师父母时,他们也会常常说,哪有那么多为什么?不好好学习,想这些!后来慢慢地,我们也就不再提问了。再后来,我们也就真的不好奇了。

面对不懂的事情不再想要了解,觉得和我无关;面对感兴趣的事情,也不再想全力以赴,觉得花太多精力毫无意义;面对生活工作失去了热情,觉得也就那么一回事;我们形成了固化的判断,不再愿意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。

很多时候,我看着小D都会由衷地感叹,她的快乐好简单,捡到树叶就能开心半天;她的观察点好另类,我怎么就没看到地上有一滩水,里面有片落叶在转圈;她的脑子回路好奇怪,怎么总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。

但不得不说,她的生活好有趣,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小惊喜。不得不说,有时候她的观察和发现,也会让我不禁触动,是哦,为什么呢?是哦,我怎么以前没留意呢?

也许,终有一天,他们也会长大,也会变得和我们一样对周遭习以为常。但至少现在,让我们好好呵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,让他们那双看待世界的眼睛里永远闪着光芒。

温柔地对待他们每个问题,教会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的途径,给予他们一双发现生活中美好的眼睛。

我们无法陪伴他们走一辈子,但这一些,一定会成为他们今后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。

他们会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那些正确的答案,而现在,就让他们的“为什么”蓬勃生长吧!

千万不要再用我们的司空见惯,扼杀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!

作者:大J,坐标纽约,曾经知名外企经理,现全职妈妈。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,没有理论翻译,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。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大J小D” ID:jiayoubaobao2015,转载已获授权。

--------End---------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更多关于育儿经:扼杀孩子的好奇心,你只是习惯性地做了一件事- 新妈妈育儿经验分享,二胎辣妈帮,宝宝树人早教、母婴专家在线问答,请关注【微信公众号:xinmake521】

关键词:

上一页1 显示全文
猜你喜欢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