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时尚】中国该建钟表博物馆吗?

2016-09-08 来源:星娱TV 人阅

文章来源:微信公众号"星娱TV",原创标题:【新时尚】中国该建钟表博物馆吗? 责任编辑:LUWU

导语:中国确实需要一家反映世界钟表发展潮流的专业博物馆,而且必须是高水平的。其实,只要动一下脑筋,多采用一些现代新技术与新手 段,还是能够将一家新博物馆办得大有可观的。

中国该建钟表博物馆吗

近日,我被叫到上海技术学校参加会议——论证创办一个专业钟表博物馆的可行性。两天后,碰到中国钟表协会的领导,他告诉我北京某区也在计划着办一个钟表博物馆。看来眼下钟表博物馆是一种时尚,不过要想办一个高水平的钟表博物馆,在中国恐怕不算太容易。

其实在中国,钟表博物馆并不是全新的东西,从十多年前藏家的钟表家庭博物馆到眼下罗西尼、北极星等企业博物馆,共同的特色是规模比较小,以关于中国 的产品与历史为重心,较少涉及以欧美为主线的钟表发展演变潮流。虽然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,但与国际著名的专业博物馆——如瑞士MIH钟表博物馆、山地城堡 博物馆、百达翡丽博物馆等相比,差距之大实在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追赶上的。

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,中国确实需要一家反映世界钟表发展潮流的专业博物馆,而且必须是高水平的。其实,只要动一下脑筋,多采用一些现代新技术与新手 段,还是能够将一家新博物馆办得大有可观的:一个最简单的思路是与国际权威的专业博物馆合作,通过借展来快速与国际水准接近。另一个方法是广泛从各家著名 公司与大藏家那里借展品,佐以影像图片乃至数码资料的补充。这样就能够以比较高的水准起步。

当然,作为高水准的博物馆就一定要真正拥有高水平的藏品,这就需要通过拍卖等各种方式去收集,必须要做持久与花费巨大的打算。不过,搜罗真正的古董 其实也是有所讲究的,上海的某位藏家的思路可以作为参考——他列了一个包括英国的乔治•格拉汉姆(George Graham,1673–1751)、托马斯•汤庇(Thomas Tompion,1639–1713)以及托马斯•穆吉(Thomas Mudge)、拉科姆•肯德尔(Larcum Kendall)、约翰•阿诺德(John Arnold)和托马斯•恩肖(Thomas Earnshaw),还有法国制表匠皮埃尔•勒•罗伊(Pierre Le Roy)和瑞士的制表匠费迪南德•贝尔索德(Ferdinand Berthoud),当然还不能遗漏那位多才多艺的发明家宝玑等大师级工匠(兼科学家)的20人名单,希望每人的作品都能够搜罗到一只不错的精品,然后围 绕着这些藏品写一本书。将这种方法用来为博物馆搜罗藏品,应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
办 个博物馆有什么意义呢?对于花了很多钱来买瑞士高端钟表的中国买家来说,这能够在整体上提高一国藏家的品味,让欧美行家对于中国的买家更加尊重,日后他们 手中的藏品也或许有更多升值机会——这是比较功利的想法。从文化的角度上说,围绕博物馆也可以展开一系列的专题研究,让中国的收藏家与鉴赏家真正做些“功 课”,摆脱目前众多水平高下不一的老师空谈文化与学问的状况。

最后,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,都非常适合作为钟表博物馆的落脚地,就看是否有真正热心且懂行的人来操办了。顺便提一句,MIH的馆长欧科林刚刚卸任,大可以请他来当高级顾问啊。

作者: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撰稿人 丁之方

关键词:[db:关键字]

上一页1 显示全文
猜你喜欢
相关阅读